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你的感官,他的世界

選秀出身的歌手,第一張專輯多半延續該歌手在電視上所呈現出來的印象,也因此要評斷選秀歌手的音樂性,關鍵在於第二張專輯。就這一點看來,更容易看出林宥嘉和其他選秀歌手在音樂性上的巨大差異:在首張專輯「神秘嘉賓」中略具雛形但尚不清晰的路線,在第二張專輯「感官/世界」裡大膽地揭露出來。當多數選秀歌還在大雜燴式的拼裝製作中試圖討好市場的時候,「感官/世界」已經展現出挑戰、甚至引領市場走向的完整製作構思和豐富的音樂性。

「感官/世界」由一首短小的序曲和十首歌曲組成;但這十一首樂曲組合起來,卻又是一組概念互相呼應、風格交替映襯,架構龐大的音樂作品。這十一首詞曲分別來自不同的創作者,因此幕後的製作團隊如何把這些歌曲變成一套完整的音樂概念林宥嘉又如何詮釋出歌曲的不同面貌和共通的音樂性,就變成製作這張專輯最大的挑戰。

近乎清唱的「關於我」揭開了整張專輯的序幕。做為新生代中極具個人風格,卻也最難定義的歌手之一,「關於我」的歌詞巧妙地呼應了現實中林宥嘉予人的此種複雜印象,而林宥嘉獨具特色的嗓音也在第一時間把聽者吸入一個十分悠遠、深邃的內心世界。從第二首「解high人」起,整張專輯「快—慢—快」的結構開展,有如古典音樂的協奏曲(Concerto),情緒層面也配合著曲式,由外在轉入內心、再轉回外在;這個嚴謹的三樂章結構成為支撐整張專輯的宏觀骨架,再由林宥嘉的聲音填上血肉,成為一部巨大而完整的有機體。

第一樂章:詼諧的快板 Allegro Scherzando
林宥嘉是極少數能唱爵士的華語男歌手,「解high人」優雅而詼諧的曲調把他音色中富於挑逗性的一面顯露無遺,但隱藏在這詼諧曲調下的則是歌手那與市場時有衝突的人格,從歌詞即可看出這張「概念專輯」的中心概念便是「林宥嘉」這個表面優雅端整、內在飽含衝突性的矛盾個體。馬來西亞的作詞人陳信延以港式的文言詞風巧妙帶出下一首「看見什麼吃什麼」的作詞人:香港的黃偉文。一連兩首熱鬧、華麗的樂曲把氣氛炒熱,緊接著進入這張專輯在結構和情緒上重要的關鍵點:由陳小霞和姚若龍所創作的「耳朵」。

去看過2008年林宥嘉迷宮演唱會的人,應該都對他所詮釋的「世界」印象深刻;林宥嘉把這首曲子中帶有末世情懷的晦暗黑色詮釋得淋漓盡致。同樣由陳小霞和姚若龍這對詞曲組合所創作,「耳朵」和「世界」的黑色情懷可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看似美麗抒情的曲調在偏向搖滾的編曲下,把音樂的情緒從前兩首的外放活潑,扭轉歌者和特定對象之間的獨白;「耳朵」這首歌以華美的管弦樂承繼專輯第一部分,再用蒼涼的情緒預告專輯第二部分的登場,這首歌也許不像其他歌曲那麼容易消化理解,卻值得仔細咀嚼、玩味。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 Andante Cantabile
從第五首的「飄」開始,一直到第六首的「說謊」和第七首的「心酸」都是偏向比較舒緩的曲風,加上第四首的「耳朵」,這一串四首歌曲,組成「感官/世界」專輯中最抒情、最具私密性的音樂核心。

「飄」帶領聽者進入一個寧謐的想像世界;帶有迷幻風的編曲,把民謠風格鮮明的原作曲者黃建為的音樂,轉化成更貼近林宥嘉深沉中藏有不安的特色。彷若夢境般的歌詞,配上「花」、「風」、「雲」、「草原」等影像感強烈的敘述,平靜中有著隱隱的悲愴,令人連想到小說「挪威的森林」序章中宛訣別預言般的悲劇畫面。

原本以為搶先曝光的第六首「說謊」已經聽到熟耳熟心,沒想到放在正確的曲序中聽來,才真正聽出這首曲另一層的奧妙。開頭那宛如小奏鳴曲般質樸的簡易和弦,接在「飄」空靈的編曲之後,已經把先前華麗、詼諧或悲憤的各種情緒完全滌清,而將寧靜的狂想曲式(rhapsodic)推上最高峰。當心裡的雜念已經去除盡淨,聽者對於「說謊」那直驅情感核心的一擊便再無絲毫的抵抗之力。這首專輯中「唯一的芭樂歌」,放在此處聽來,竟無些許芭樂歌的俗美,反而把最深層的情緒伏流一次徹底釋放,不得不佩服專輯曲序安排之巧妙!聽者眼淚未乾之際,第七首「心酸」已經悄然登場;由同一作詞者所作,「說謊」和「心酸」彷彿同一個故事的「現在式」和「回憶版」:若說「說謊」那中年男子的不堪世道對於林宥嘉來說略顯超齡,那麼「心」便可謂替林宥嘉量身訂做的少年戀曲。精鍊而極富詩意的鋼琴編曲,完美襯托出這首歌悠遠而惆悵的情緒,把專輯的第二部分收在一個令人悵然若失卻餘韻深長的尾聲中。

假如「感官/世界」只有前面這兩大部分,那麼最多也只能說是「神秘嘉賓」的升級版本;但是因為加上了最後這一塊,讓「感官/世界」真正完整反映出「林宥嘉」做為歌手/音樂人的思想和概念性;這一塊就「搖滾」。

第三樂章:激昂的快板 Allegro Vivace
我曾經說過,搖滾不是唱腔或聲線,而是態度 — 一種基於想讓世界變好的叛逆態度,一種不把現狀看成理所當然的態度。林宥嘉曾完美演唱過「雨和眼淚」、「月黑風高」、「狂人日記」和「開到荼蘼」,但那些是四分衛、陳奕迅和王菲的態度,而現在「感官/世界」專輯的第三部分,為他的搖滾態度跨出了一步。

第八首「唐人街」富於節奏感的編曲,讓聽眾得以脫離從「耳朵」以來的情緒,準備進入第九首之後的搖滾。但坦白說我個人不是很喜歡「唐人街」這首歌,總覺得它的詞風不若專輯裡的其他歌曲那樣和林宥嘉有緊密的共鳴,不過撇開這點不看,純就音樂和演唱而論,加入「唐人街」並無損於整張專輯的統整性和流暢度。

「歇斯底里」恣意揮灑著年少的青春熱血,貼近林宥嘉這個年紀還未經世俗概念修剪過的原始意念;「另一個自己」也許是屬於林宥嘉的「我」:當然不若張國榮那般的精粹,卻能忠實反映出他這個世代的奔放情懷。沒有「解high人」華麗的配器,沒有「心酸」細膩的編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豁開來rock的歡暢感。

然而真正重要、在意念上足以總結整張專輯的作品,也剛好是專輯的最後一首,由林夕所作詞的「感同身受」。經過了第一部分詼諧的諷刺、第二部分內心的獨白,到第三部分對於現實的吶喊和反思,「感同身受」總結了前面十首有關林宥嘉對別人、對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而提出了一種態度。若說林宥嘉在比賽中的選曲顯示了他音樂品味上的格局,那麼現在的他已經把這種格局真正體現到自己的作品裡面。他不僅僅是唱歌,而是表現了一種態度,而且他用實際的作品來為這個態度負起責任;這孤獨卻堅定的姿態,也正是「感官/世界」從序曲「關於我」開始所要歌詠的。

零修飾的聲音
相較於「神秘嘉賓」中工整的技巧,「感官/世界」中的林宥嘉不再執著於唱功上的完美,而是選擇了更單純卻更艱難的挑戰:呈現出最自然、最沒有距離感的聲音。我驚訝於「感官/世界」中林宥嘉聲音的質感:真實得彷彿可以觸摸到他聲音略顯凹凸不平的表面、以感覺出他聲音的重量,甚至可以感覺到聲音中因為激動所致的顫抖。很難形容這種奇妙的聽覺經驗,也許可以說,聽歌的人和林宥嘉之間沒有任何東西隔著彼此:沒有麥克風、沒有CD唱盤,也沒有耳機,聽著聽著,到最後甚至連耳朵都不存在了,因為他就像把聲帶貼在你的心口上唱歌一樣。若要仔細分析,我當然還是可以說出他在「說謊」中的低音有多迷人、「解high人」中閃耀著光澤的音色等等的,但我覺得現在那些都是多餘的了。

你的感官,林宥嘉的世界;關於他,現在我們是不是又多體會到了一些?

原文載於"快樂島": http://blog.yam.com/wallace_orion/article/24986215&page=1&limit=30#comments

謝謝島主同意轉載。



[ 本帖最後由 noellethespy 於 2009-11-23 17:25 編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