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長夜有盡 此情未央 林宥嘉的美妙生活

http://blog.yam.com/wallace_orion/article/38053910


很林宥嘉的「美妙生活」
就說林宥嘉是「華皮洋骨」,「西樂為體、中樂為用」。等了一年七個月的「美妙生活」,光前兩軌的奔放暢快,就讓人感受到林宥嘉終於遠離了「神秘嘉賓」的矜持和「感官/世界」的敏感,找回了屬於他這個年紀的活力和放肆。美式Pop Rock的曲風加上聶永真揉合七零年代美國復古風格的包裝設計,讓人幾乎忘了這個聲音、這張專輯,其實來自於一個土生土長的南台灣少年。

唱快歌的華語歌手一大堆,但剔除掉賣臉的、賣肉的、賣屁股的之後,幾乎沒有人是在快歌當中還能顧及聲音的品質的,更別提歌詞的意境了。但林宥嘉「樂團主唱」的性格在「自然醒」這首歌中顯露無遺,奔放的熱情中聲音的power依然懾人,同樣的特色也出現在Skot Suyama作曲的「紀念品」這首歌中。(值得一提的是,這詞原先是要用在「神秘嘉賓」這首歌中的。)

從「感官/世界」起,林宥嘉已經不刻意追求像「神秘嘉賓」那樣唱腔的精雕細琢,而是讓聲音真實的ㄧ面自然不假修飾地呈現出來。在「美妙生活」中有大量的低音部和高音的真假音轉換,若不是刻意去留心林宥嘉在這些艱深技巧上令人嘆服的駕馭本事,聽起來只不過是一把無比真實自然的嗓子。

當許多人還困在「詞溢乎情」的枷鎖裡而停滯不前時,林宥嘉已經直奔音樂的核心了。

「想自由」原本就是一首很勾人的歌,但放在「美妙生活」和「自然醒」的後面來聽,才能真正聽出音樂上的脈絡。單獨聽的時候只是一首旋律動人的pop song,而連著兩首快歌聽下來,才能更聽出歌詞中那種想要打破困局的熱血情懷。第三遍副歌中「就像被困住的野獸」一句,林宥嘉僅僅露出野獸獠牙的小小尖鋒,已讓人感受到那種衝破牢籠的熱血力量,奔放而不渲染造作,是個貨真價實的rocker!

「我總是一個人在練習一個人」,超文藝的宅男風歌名(笑),真是那個天才想出來的。小霞老師招牌式的不協合音階,李焯雄那自我得不能再自我的歌詞,加上林宥嘉(竟然)親自編寫和聲、彈奏吉他,這首歌已經完全不管有沒有流行音樂的要素,把林宥嘉monologue式的氣質發揮到極致。

不要說他同輩的歌手,聽到這樣子的專輯,我想即使是前輩,也會很羨慕林宥嘉怎麼能得到這麼多特色鮮明,音樂性高又富有生命力的曲子吧。

「早開的晚霞」是一首無比催淚的歌,不同於情傷,這種傷逝的情懷也許是更有年紀的聽眾感受會更深的。老靈魂的林宥嘉,把那種哀傷中的不甘心唱得摧人肝腸,以「早開的晚霞」來比喻愛人逝去後生命的黯淡無光,不論是詞曲還是歌唱,都完美融成一體。接下來的「想念」延續這種憂傷﹔原來「美妙生活」不只有甜蜜的糖衣,也有生命中種種的苦澀…逝去的歲月、逝去的感情、逝去的人…

在「感官/世界」中,Skot Suyama以「感同身受」的搖滾靈魂,讓林宥嘉向世界宣告他那初生之犢的純真熱血,想以純潔無染的軀體,遍歷人世的喜怒哀樂。那麼「美妙生活」在前頭九首歌精彩紛呈的表現之後,又要如何總結這甘甜苦澀摻合的人生呢?

答案居然是最早曝光,被陳小霞秘藏十年以上的奇曲「晚安」。

這首歌如何來到宥嘉手上,在唱片公司的新聞稿中已有說明,而我想說的是,即使有對的編曲、對的歌詞和對的歌手,這首歌還需要一個對的「位置」。作為首波主打,給人的可能不過是「啊,果然是迷幻YOGA的招牌催眠聲線」這樣的表面印象;但整張專輯聽完後,才能體會出為何「晚安」具有壓軸登場的意涵和分量。偏向古典風的迷幻編曲,在「晚安」中林宥嘉的聲音摒除了一切躁動、奔放,或是低沉哀傷,以近似安魂曲(Requiem)的宗教聖詩唱腔,在綿長的聲線中營造出一種安息的寧謐感,是這樣的超脫,才能撫平生活中的種種傷痛,讓受苦的靈魂得到救贖。

在這樣未央的夜,無需再去和世界爭辯,就讓一切在午夜得到歇息。「晚安」這首歌真是美得不像話,而這樣清明澄澈的美感,因為是在聽過前面或熱血或悲痛的種種人生之後登場,又多了些歷盡滄海後反璞歸真的昇華。

「美妙生活」只需聽到「晚安」這一軌即可。我每次聽完「晚安」,都直接再回頭從第一首聽起。寫到這裡實在忍不住想抱怨︰為什麼要把Fly My Way放進來啊?就附個密碼讓歌迷去下載就好了啊。我完全不想這首歌破壞「晚安」所營造出來的聖潔氣息。

又,像日本文化雜誌般大本的歌詞本很不錯,可是30 cm x 30 cm的pizza式CD外殼實在太給他超過了啊!第四張專輯是不是要裝在一口箱子裡呢?(笑)

長夜有盡,此情未央;林宥嘉的「美妙生活」,真是好聽得爆漿!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