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012新聞] 20120813 新聞晨報 苦中作樂林宥嘉 一片苦心換一滴蜂蜜

新聞連結


  晨報記者 徐寧

“選秀歌手”僅有一副好嗓子或是靠比賽中積攢的人氣,對於一個歌手的良性發展來說是遠遠不夠的。說到底,歌手自身的品位和能力決定了他的發展前景。這點,星光大道第一期冠軍林宥嘉心裡有數。

日前,林宥嘉發行了自己的第四張專輯《大小說家》,並在JoyCity舉行了簽售活動。這之前,他接受了晨報記者的獨家專訪。聊到五年的娛樂圈生涯,他用“苦中作樂”給時間做了一個註腳;他用抱住雙臂和長久沉默掩飾回憶帶給他的不安。作為"星光三少"的一員,林宥嘉沒有蕭敬騰咄咄逼人的聲音和楊宗緯獨一無二的表現力,但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弱勢”,他把“缺乏自信”當做一種做音樂的動力。就這樣也過了五年,一片苦心換一滴蜂蜜。

  成長:要在苦中作樂

作為台灣地區首個選秀節目的總冠軍,林宥嘉出道時剛滿20歲,面對鏡頭,他目光四處“飄移”。有時記者的鏡頭會像告狀的孩子,提醒他說:嘿,“玩襯衫釦子”的林宥嘉,那不是明星該做的。

剛出道的林宥嘉會說,做明星總比遊手好閒好,可“當藝人比當'正常人'難一點,現在我經常檢視自己,覺得自己常做蠢事說錯話,想盡量保持自己的性格,同時又要注意不去撥動很多人的情緒。”說到這裡,林宥嘉嘆了口氣:“蠻難的。”

2010年,林宥嘉和香港明星鄧紫棋傳出緋聞。狗仔無處不在的香港,他們在街上熊抱。當林宥嘉發現有狗仔跟拍後突然情緒失控,與攝影記者拉扯、打人欲搶相機,“我只想好好做音樂……”場面一度失控――上了頭版之後,兩人的戀情也戛然而止――有人說,那是炒作。再談感情觀,他說對方一定要會做飯。

成名給林宥嘉帶來最難忍受和最享受的,是一件叫做“苦中作樂”的事,“當你覺得有東西值得抱怨是苦;當你覺得不高興是苦。但是'苦中作樂'還是一個蠻舒服的生活狀態,至少你的人生不完全是自己的賭注,或者它不完全是你自己的選擇。能夠被抱怨的生活是最快樂的,如果你的生活糟到你抱怨都不能抱怨只能承受的時候,那才是真的不開心。”

當記者請林宥嘉把抽象的“苦中作樂”化為具象時,他低頭陷入深深的沉默,那個沉默在有限的採訪時間裡顯得無比漫長。他突然抱住雙肩,繼而堅定地說,“比如說,我有首歌叫《早開的晚霞》,其實這是個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發生在林宥嘉剛出道時,有一位年輕的女歌迷為了買父親節的禮物,出車禍昏迷不醒。當時林宥嘉曾去醫院看她,並在當天的廣播專訪中泣不成聲。後來這位女歌迷過世了,那也是他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於是有了這首《早開的晚霞》。林宥嘉說,“每次唱的時候都會有點難過。有時候會擔心,她​​的家人聽到的話,不曉得會不會因為這首歌再難受一次。這個歌是首很苦的歌,可是當它在台上被唱出來的時候,傳到大家耳朵裡,甚至住到心裡的時候,可能他們真的會因為這首歌去珍惜自己的人生,或者他們覺得生命是要把握的,也是要好好照顧自己的。或許,'苦中作樂'可以這樣解釋吧。”

  作品:要和自己打架

林宥嘉愛的大概是那個特別投入的自己。每說到作品,他都很驕傲,就像懷念照自己特別好看的那面鏡子一樣。但,如果用作品給每一段時期貼上標籤的話,你能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自信”。 “第一張專輯《神秘嘉賓》,那時候我希望可以做一張夠資格放在唱片架上的唱片,這個要求可能有點莫名其妙,絕對不是覺得自己不好,是想比別的歌手更小心檢視自己的音樂。第二張專輯《感官/世界》,因為出了這張作品,讓自己覺得是有意義的。我覺得我和其他歌手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我會把我的'缺乏自信'當做一種做音樂的動力。所以《感官/世界》這張作品蠻像慘綠青年,可是做了這張作品之後,這個慘綠青年覺得他身為一個公眾人物是有意義的。到了《美妙生活》,我開始把一直以來做流行歌手這塊和私底下所愛好的音樂結合在一起。也是因為這些作品和成績,自己覺得有些事是非做不可的,所以在《大小說家》中我非得要掛製作人不可。”

林宥嘉說,每張新專輯的開始,都要經歷自己跟自己打架的過程,“我已經發了四張專輯,每張專輯要突破心裡面的障礙都不一樣。唯一的共通點是,每次出現都是已經在心里和自己打完一架,打贏了才出來。會這樣想是因為每次都想比上次的自己好,是因為一直在追尋自己的目標,每次都想要離目標更近。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打拼,我會覺得《感官/世界》之前,大家會覺得我很可憐,需要保護,現在的我有能力帶著團隊往前邁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