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2009新聞] 20091129 網易娛樂 盧廣仲蕭敬騰林宥嘉:他們也許是永遠的對手

新聞連結

本文的每一位讀者,大概都應該認識盧廣仲、蕭敬騰和林宥嘉,也應該都聽過他們的第一張大碟。在去年蕭敬騰和林宥嘉他們分別發行的首張專輯中,華納和華研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包裝和制作兩個人。



網易娛樂獨家報道(文/Sean)今年的冬天和去年的夏天一樣特別。除了天氣,更多的巧合讓人不得不用跳躍的思維思考問題。在去年夏天,三位流行音樂圈裡起步不久的歌手都分別發行了個人的第一張大碟,在這些大碟之前,有心的聽眾們期待已久。大家甚至認為又是一場盛事來臨了。無一例外的,這三位歌手又都坐上了台灣金曲獎最佳人的入圍名單,媒體和歌迷無不將他們比來比去。

  本文的每一位讀者,大概都應該認識盧廣仲、蕭敬騰和林宥嘉,也應該都聽過他們的第一張大碟。去年他們到底做出了怎樣的成績呢?

  在去年蕭敬騰和林宥嘉他們分別發行的首張專輯中,華納和華研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包裝和制作兩個人。蕭敬騰以聲音的張力作招徠,大量的band sound凸顯他硬朗和沉默的個性;林宥嘉在細致和選曲方面做足功夫。盧廣仲在去年之前就已經發行過不少EP,第一張大碟《100種生活》裡面裝滿了歌手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描寫,也大量展示了創作人本身的能力,相較是最具有音樂內容和結構的大碟。

  於是這個冬天,較量再度展開。蕭敬騰《王妃》的熱度還未退,又馬上推出自選輯,林宥嘉和盧廣仲的新專輯選在同一周發行,對新人和對消費者都是一種考驗。

 攤開三張新大碟,特點和區別都非常明顯。《王妃》依舊著手在蕭敬騰的演唱張力上,開篇是Bon Jovi式的快節奏band sound歌曲,承接著大大小小的快慢歌曲,不論是他人嫁衣還是自己的創作,都務求編曲滿滿當當,用不斷的節奏和鍵盤聲去推動歌曲和蕭敬騰的歌聲,聽來就好像蕭敬騰的歌聲在專輯之中是凌駕著一切的。蕭敬騰的演唱也將嗓音特色推到幕前,拋開了細節和許多情緒,讓一切都直接並快速。新的翻唱專輯主打的其實是作品的傳承性和歌手的個人魅力。

  林宥嘉的《感官/世界》則著重在制造一個雙面的世界,放慢放慢再放慢,從intro進入之後就只露出吉他和林宥嘉的聲音。節奏也仿佛比現實生活更慢更滯後,復古的《解high人》和美國味十足的《看見什麼吃什麼》看似活潑和緊張,實際在演唱時也都慢條斯理,有板有眼。更不用說《耳朵》、《》、《心酸》這些仿佛電影慢鏡頭一般的慢板歌曲,所有細節都被放慢,放大和定格。這些都是華研和林宥嘉需要表達給聽眾的潛藏印像,這印像裡分布的是要讓人看到林宥嘉是在年輕的年紀上不斷挖掘的舉動。慢慢悠悠的《感官/世界》一分為二的視野,實際最後還是回歸到文藝氣質形像的建立上,陳小霞、林夕這些自然是無法逃掉的符號。

  《七天》是最被評論界關注的專,大概因為《100種生活》帶來的遠遠超過了爭議。情緒和生活化依然是盧廣仲始終熱愛的話題,好比他一向熱愛的吉他和早餐。這樣的聚焦,給他的創作無形中制造出一個安全區。因為他關注的,正巧也是聽眾被吸引的原因。在這張專輯裡,盧廣仲稍微把話題收窄一些,全部集中在了情緒的部分,減少了上一張裡隨處可見的生活細節白描。因而那種大街小巷裡活生生的熱鬧便減弱了,代之的是聚光燈下,舞台上的率性演出。演唱者的初衷和表現未變,只是分享就變作了表演,也帶來了一些距離感。

  賣座能力來說,毋庸置疑,蕭敬騰和林宥嘉仍然是領先的。《王妃》連續19周停留在排行榜內;《感官/世界》將最近重新煥發賣氣的蕭亞軒從冠軍上拉下馬來都是絕好的證據。盧廣仲的外形多少限制了他出入主流的銷售市場。畢竟在大眾的審美當中,歌手的容貌仍然是世俗不變的評斷標准。以創作人的發片速度衡量,16個月制作一張唱片並不算太長。他在市場上的表現仍然需要依托媒體和評論界的一些贊賞,而不是單純靠自己的音樂和個性就能踏上通途。即便如此,以低成本和低投入去衡量,他的銷售也毫無失禮之處。

  此消彼長,市場裡難取第一,可評論界中盧廣仲的熱度不可小視。有內地的樂評人對他的音樂抱以質疑,也有許多樂人和媒體對他的音樂推崇有加。這樣的討論和交流都加速了盧廣仲在某一層面的流行。林宥嘉從參賽伊始強調的路線也注定他可以獲得不少好評,因為他始終是和那些好評度頗高的名字掛鉤的。陳奕迅、陳小霞、林夕都是各自領域裡獲得一邊倒贊譽的流行音樂從業者,他所喜歡的,和精心准備的作品以及他的演唱路線,也都是容易討好評論界與深度聽眾的。蕭敬騰倒也不必委屈,鑒於他音樂元素的最大特點是安全,並沒有人會特地為難他。

  說道安全,無論三張專輯最後在市場上的成績如何,三人的作品都未必會惹來主流惡評,只是給人不同的贊賞理由而已。究其根本,我們不妨說是唱片公司保護人氣新人的安全策略在起作用。唱片公司永遠在求安全,這是全世界通行的道理。商家永遠不追求藝術,他們在意的是利潤。利益被保證之後,有口碑支持的藝人會得到更高的自由度去完成他們想要制作的成品――這恐怕也是前文討論口碑的重點所在。無論蕭敬騰、林宥嘉還是盧廣仲,新專輯最大的特色不是改變,不是如何集中熱門元素,而是安全。

  尤其是蕭敬騰,他本來風格就融入了許多元素和不同特色。從一開始,支撐他的就是他的嗓音張力和人氣。藉由經典歌曲在舞台上打響名號之後,唱片公司很少在音樂路線和結構去傷腦筋,大多用密密麻麻的編曲去包裹住歌曲,然後由蕭敬騰的嗓音特色去凌駕歌曲。在他的專輯裡,你自然也不用那麼費心去尋找音樂細節和元素,這些都若有若無地依附在蕭敬騰三個字之下。《七天》和《感官/世界》同樣如此。前者並沒有大膽且貿然的加入新的話題和邁入新的領域,而是從另外一個面去重新闡述第一張專輯的重點,現實元素的減少也是給歌手本人形像讓位的法之一;後者同《神秘嘉賓》連制作過程都近乎一樣,先羅列出幕後名單,然後用不同的名字去組合專輯內容,貼合上選定的歌曲,再牢牢約束配器,用林宥嘉的聲音來串聯起所有音樂元素。這些方法並不是只這三位歌手才用到,實際上從開始到現在,華語流行歌手都面臨這樣的問題。不同的是,以往唱片公司可以好好的將各個部分籌劃得滴水不漏,組合時又能有零有整地做好唱片結,更配合實際的,深入淺出的唱片主題,加強唱片的完成度。

  去掉三位歌手的個人影響,與其說《王妃》、《七天》或者《感官/世界》三位歌手的全新大碟,不如說都是唱片公司對前一張大碟的升級版。聽眾們能了解唱片業者在不景氣的大環境中試圖左右逢源的尷尬,但華語音樂是否需要在新人身上放出更多的寬容和期許呢?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

[ 本最後由 redpanda 於 2009-11-29 12:14 編輯 ]
說到底還是逃不過比較的命運,
這真是內地媒體的特色。
《感官/世界》是一張很"安全"的專輯??
原來感官世界會有人看成這樣的製作過程?
我倒有點完全不認同的感覺

還有
其實我找不到文章要把3人並列的理由

雖然文章長長落落
但恐怕難以找出很多認同不疑的地方
返回列表